江苏如东经济开发区双优聚合催生产业“长强枝”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中国民企网讯
8月19日,江苏省如东经济开发区举办以“汇智兴企聚才强链”为主题的“双高协同”恳谈会。会上,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的专家携科技创新成果加盟当地优势产业,肽类功能性食品研发、先进半导体材料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绿色工艺联产食品添加剂、晶圆长晶纸状扩散源产业化等4个创新创业人才项目签约落地,中国药科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南通中心揭牌。
此次活动以区校协同为纽带,高校创新优势与园区优势产业集群产学研全面牵手,拉开如东经济开发区构筑如东未来科创城、打造科技长廊、赛迪工业信息化赋能中心矩阵的序幕,既为区域智能制造装备、电子信息、健康安防“一主”“一新”“一特色”产业集群注入“最强大脑”,又通过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厚植新质生产力,推动优势产业持续提质增效。
“潮起潮落间,蕴藏巨大的战略红利和难得的发展机遇;产城交响间,彰显强劲的集群势能与独特的产业肌理;创新涌动间,释放强劲的链式效应和蓬勃的产业活力;顶层设计间,传递鲜明的重才理念和共赢的未来邀约。”如东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邱志珺在推介创新创业环境及人才政策时向高校专家人才抛出橄榄枝。近几年来,如东县委、县政府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构建了以人才新政“70条”、科技创新“18条”为主要支撑的立体化创新创业支持体系,覆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护航优质企业成长发展等领域,让各类人才在如东“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
治疗肿瘤、自免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原创药,特医特膳食品、大健康产业融合新技术,全球首创超视阀全透明光伏发电玻璃、替代进口的高端化工装备、“产治一体化”绿色装备、独占鳌头的特种工程材料、应用于新能源的无机固体电解质新型膜材料、新型电子材料……会上,中国药科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杨鹏、南京工业大学科学研究院院长姜岷、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常务副主任王超锋发布了100多项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新科技创新成果,供园区科技型企业选择,实现产业化潜力巨大。南京工业大学原校长、江苏省化工行业协会会长、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绿色智慧化工技术与装备研究所所长乔旭作题为《观趋势·谋实践:新材料产业发展与服务如东创新赋能》的主旨演讲,站在国际化竞争的大视野下,阐述制造业突围的路径,引导企业与“最强大脑”牵手,开发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产业,抢占科技服务业新赛道。
“我把一个新药、3个原创药放在如东经济开发区生产,得益于这里如来如愿的营商环境。”南京诺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惠明博士把在全球进行了发明专利保护的创新药项目落户如东经济开发区,表示打造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分子探针创新基地。
“最强大脑”注新能,“最优环境”育强枝。恳谈会开成产学研对接会,在生命健康专场,如东经济开发区生物医药企业代表交流人才和科技成果需求,人才项目、科创项目分别进行路演。金融链对接人才链,服务创业链,元禾元点投资总监陶涛、浦赢建和资产合伙人艾长军与高校专家人才洽谈了基金支持的意向,合力打造校区合作的全新增长极。
“双高协同”,“双优聚合”,近几年来,如东经济开发区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目前,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3家,创新型企业集群初具规模,累计引进国家级人才计划专家8人,省双创人才24人,县扶海英才40人。张立群院士与恒辉安防合作成立院士协同创新中心,中美瑞康李龙承团队斩获全市第一个“攀峰团队”,今年上半年,企业研发投入综合指数位列全市省级以上园区第2位。
“当前,我们正在全力争创国家级高新区,举办今天的活动,就是要深化与高校院所的交流合作,借助丰沛的智力支持、前瞻的理念思维和强大的平台支撑,以人才、创新驱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期盼各位专家、人才把你们的技术优势、研发优势与如东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紧密结合,寻求合作切入点,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推动更多的科技成果来区转化,引荐更多的高层次人才来区发展,勇当创新弄潮儿,以敢为人先的魄力拥抱技术变革,催生出更多‘从0到1’的突破、‘从1到N’的裂变,让传统产业‘发新枝’、新兴产业‘结硕果’,助力千亿级产业加速崛起。”如东县委常委、如东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蔡东说。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cnminqi.com/jiangsusheng/2025-08-24/1614.html